“陛下!那夏侯家的五人如何处理!”安长海小心翼翼的问道。他在宫中这么多年,一眼便是看穿了夏侯信临死前的想法,现在心里最为忐忑的便是乾玄宗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了。
因为这件事涉及到皇室和夏侯家之间的微妙关系,每一个决定都让处于崩坏的局面随时坍塌,如果处理不当,可能会引发更多麻烦。
“哼!到底孤是小看了这个夏侯信!是个人物,临死了都在给孤上眼药!”乾玄宗叹息一声,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可惜。
虽然夏侯信临死前坑了自己,但不可否认的是,他是自己手中一把快刀,若不是自己顾忌太子的势力庞大,这家伙完全死守到太子支援的那一刻;说白了,他的死乾玄宗也是要负一定责任的。
思绪到此,乾玄宗也是长松了一口气,并没有被情绪左右太久,他很快恢复了冷静,并随意地做出决定:“夏侯信为国战死!封烈侯!世袭三代!其他五人官升三级!弹劾奏章留中不发!”这一系列决策既显示出对夏侯信的肯定与褒奖,同时也给予了夏侯家族一定的安抚,毕竟那五个小家伙手中还有不少的兵权,掌握的城池也是要塞,若是逼迫太紧,他们怕是直接要造反了,真到了那个剧目,乾玄宗是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了。
“诺!”安长海得到明确指令后,如释重负。他立刻恭敬地应道,表示明白并将执行皇帝的旨意。随后,他快步离开了宫殿,去传达乾玄宗的决策。
只是安长海一走,乾玄宗的面色就冷了下来,他很讨厌这种被人威胁的感觉,即便是夏侯信为国捐躯,但他依旧不喜欢。
夏侯信到死都是一个将领,考虑的事情非常片面,没有想到君王的这一个层面。
乾玄宗能够赐予他们的,日后也能收回来,一句话,我不给你打你不能抢。
夏侯信就是太自信了,他自信的认为自己的死亡可以换来夏侯家的名声和荣耀,但他的手段太过恶心人,这让乾玄宗非常不满,眼下虽然风平浪静,一切朝着好的局面发展,可最终却输得一败涂地。
乾玄宗坐在凉亭的椅子上,任由温暖微风吹拂着他的面颊,空气中夹杂着士兵鲜血的血腥味,此时此刻,乾玄宗眼神冰冷,心中暗自思忖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。
他深知,夏侯信的死会引起一些波澜,自己的封赏必然会引来其他大臣的不满和将领的贪婪,越是这种时候他越是要保持冷静和果断,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权威。
同时,他也意识到,需要对朝廷中的权力结构进行重新调整,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。
思虑半晌,乾玄宗决定加强对军队的控制,确保将领们忠诚于自己,而不是其他人;必要的时候,一些手段也是在所难免的。
说白了,一个能够连杀这么多兄弟的人,足够冷血;更何况,前面一个的皇帝还是乾玄宗的哥哥,他究竟是不是死在战争途中,这都不好说啊!乾玄宗此刻一双眼眸是阴沉无比,心中也是愈发的焦躁不安。他深知自己所处的局势十分微妙,前方有敌人虎视眈眈,后方又有各种势力蠢蠢欲动。此刻的他看着风雨飘摇的帝国,心中也是生出来担忧的神采,现在的他在考虑接下来如何布局,才能确保自己的皇位稳固如山。
乾玄宗并没有因为宛城的丢失而愤怒,相反地,他表现得异常平静。这种超乎寻常的冷静让他与其他皇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其他皇子在面对这样的困境时往往会惊慌失措,甚至不知所措,但乾玄宗却能保持镇定。这正是他能够成功夺得帝位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乾玄宗明白,在这个关键时刻,情绪化的反应并不能解决问题。他需要深思熟虑,从各个角度分析当前的形势,找出最佳的应对策略。他要权衡利弊,既要考虑到眼前的危机,也要顾及长远的发展。只有如此,他才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首先就是新任将领选择的问题,李德明眼下在南方,剿灭绿林军的同时还要防备蜀地的问题,这就没法再继续用了,时间上也来不及,最为重要的就是李德明已经偏向太子,这一点从武将和兵部上没有给太子施压就能看出来。
其次就是李罡,此人虽然有军事才能,但能力并不出众,为人也是认死理,他能够顺利接管太子的兵权,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给太子施压;在这个父子伦常的年代,天下百信对于孝道还是非常看重的,这也是太子不得不放权的原因,再加上这家伙正在和周宿的叛军对峙,这一支兵马也不能动用。
除去这些人,乾玄宗手下还是有一些能征善战的武将,诸如公孙斩,但是这家伙是太子一手提拔上来的,对于太子有偏向性,若是让他执掌了的兵权,那无疑是对太子的放权。
事到如今,乾玄宗考虑的不是社稷的存亡问题,他第一考虑的还是党争的问题;因为在对待叛军的这件事情上,乾玄宗始终认为他们成不了气候,胜利只会属于朝廷。
在排除诸多人选之中,乾玄宗心中又出现了一个人选,那就是宗无极,但此人守成有余但进取不足,这也不是合适的人选。
思绪半晌,乾玄宗重重的叹息一声,突然眼中也是放射出精光,眼下太子势力庞大,朝中需要有人制衡太子,同时兵权也不能全部交付到太子手中,在诸多人物中层层筛选下来后,乾玄宗终于想到了一个人选,此人能力也不俗,手下也是能人辈出,万千思绪中,最终换来的是乾玄宗的一声叹息:“太子啊!莫要觉得孤不仁!这天下目前还是孤的!还不是你的!这位置!你能竞争!别人也能坐!行与不行!就看你自己了!”